從今年大師賽冠軍巴巴華生(Bubba Watson)橫空而出,這名三十三歲職業球員最令人樂道的乃是他無師自通的球技。
他從來不跟名師學球,曾經有一段時間,他承認整個人生是活錯的!他做什麼也是錯,全身充滿負能量。然而,今天一登龍門,身價萬倍,隨之而來的當然不乏不少事後孔明的評論,就讓我在此也濫竽充數,湊湊熱鬧一番吧!
錯活的人生
我說華生的勝出,可證明高爾夫球這運動是屬於長線投資。
我們習慣了什麼事情或行為也愛用長線和短線,或長期和短期來劃分。事實上,事後分析結果也像只要用上了這些名詞,我們便能權充專家。
而且,萬一失敗後,我們也可以解釋說成「短期失利不要緊,最重要是看長線的啊」,又或者說「這是短期工作,忍耐一些吧」,更甚至用權威的口吻揚言「雖然短期是錯,但長期是對的」等等。事實上,我們每天工作上都遇上一些愛用以上這些藉口推缷責任的人,我們真的是「長期」聽慣了這種悖論。
長錯不會變成對
說白了,長期和短期的關係非常簡單直接。長期是指一連串加起來的短期而已,沒什麼深不可測的特別意義,只是一個共識目標。只要短期和長期的目標一致,向心而不是放射性的,成功理應在望。反之,失敗亦是必然。長錯也不會變成對,除非中途故意更改目標。
所以華生在以為做什麼也是錯的時候,他仍能堅持下去,他便是對的。
放在解釋學習高爾夫上遇到常見的問題上。首先,學習高爾夫絕對是長線投資,不要受誇大的廣告所誤導,尤其在內地的什麼「一個月包破一百桿」之類的宣傳,令人以為學習高爾夫只要能負擔高昂費用便有速成班。再者,初學者開始時往往忽略了一些短期基礎練習,以為短期做不到的動作,長期下來便會自然變好的。
更易令人在學習高爾夫的過程上犯錯的是,學員總不自知把短期的錯誤變成長期根深蒂固的缺憾。每位教練在糾正一位學員的動作之前,他總會先盡辦法找出他錯誤的根源,這和醫生診症時先看病人病歷卡的道理差不多。理由很簡單,高爾夫和任何運動一樣,主要是訓練一種累積性肌肉習慣。
養成好習慣vs戒除壞習慣
華生沒有教練,教練常說避免養成壞習慣是容易過戒除壞習慣,可能天才球員從小便養成良好習慣。我們不是天才球員,所以十居其九一定會染上壞習慣。壞習慣是怎樣形成的?一言而蔽之,是人類貪圖方便和怠惰的副作用。
深入一點來說,高爾夫的揮桿動作,既不是天賦的技能,更可以說是違反身軀很多日常慣用的筋肌和關節移動常規,所以學習時我們總會貪方便和懶得去做正確姿態,壞習慣便自然來。
同時,一般學員也愛問教練,短期內他能做到全部基本技巧包括長打、短打、推桿和沙桿,之後呢?長期呢?長期下去還有些什麼要學?值得信賴的教練不會為怕可能失去這位學員,故意巧立名目說出一大推廢話。
他只會詫異地答:「長期要學的還是那些技巧,只要你們用心把短期內學好的動作,也就可長期畢生受用的了!」
長期=短期加起來
這也合乎上文提到長期的定義,長期就是指一連串加起來的短期 。然而,每個高球手的成長階段倒可以用早期、中期和現期等來劃分,因為高爾夫除了追求技術,另一半就是心理質素。
每個階段的躍遷,心理主導一切。心理影響技術,成績影響心理。每個高球員,不論是職業或業餘的,都逃不過在這交替循環滾動下成長。華生正是踏進這交替的高峰期(完)
#####
本文原於《Golf Digest/高球文摘》香港版刊出
[ #高球風雲 ]